龙湖寨位于韩江下游西岸,东临韩江,南距潮州市区15公里,地理条件和交通环境相当优越,地腴物阜。自古为潮汕平原的商贸重镇。
龙湖立村于南宋初年,因村之周围池塘众多始称塘湖,明天启二年(1621年间改称龙湖。先有徐姓人家于兹落户,而后有董、关、曾、苏等姓络绎投奔,繁盛时,村中有四、五十个姓氏,诸姓和睦相处,繁衍生息,共建家园,至今寨中有许、林、陈等21个姓氏。
因龙湖濒临韩江,元末时,集市便开始形成。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之后,龙湖集市迅速形成规模,市场交易日渐繁荣,“民弗知兵,惟弦诵贸易以趋乐事”。(见《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》,逮至清咸丰八年(1858,汕头开埠前,龙湖已经发展成为潮州的货物集散地,龙湖上、下东门码头船只来往穿梭,各地商贾云集于此,从闽西赣南运来的竹木、柴炭、茶叶、大米等源源不绝输往潮揭一带。
商贸的活跃,经济的发展,使龙湖迅速成为富庶之地。因而,也屡屡成为倭寇海盗觊觎的目标,当地民众多次组织御敌护寨的斗争。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8,倭寇肆虐潮汕各地,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。龙湖人刘子兴(刘子兴、字见湖,进士出身,曾任浙江省临海县知县、福建参议、广西布政使等职)率众御倭,在寨中设栅闸、筑战栅,轮流值班,严密防守,保护一方安宁。清顺治年间,“家资丰盈甲于潮州”的员外郎黄作雨及其儿子、和平训导黄衍参,多次周全谋划,带领乡勇打破海盗黄海如等掠夺龙湖的图谋,维护了龙湖经济的繁荣与发展。另外,清康熙三年(1664,朝廷下诏再次迁界,龙湖本属在迁之列,然因黄衍参极力向前来潮州勘界的朝廷大员陈情,以情以理,终使龙湖人避免了失地毁家之苦,也稳定了龙湖商贸繁荣的大好局面。
清末民初至抗战前,龙湖的商贸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长约一里的堤市和寨内直街集市,共有商铺400多家,经营的商品有盐、糖、米、豆、糕点、腌制、水果、蔬菜、竹木、柴炭、砖瓦、药材、南金和北金,并涌现了“龙湖酥糖”、“龙湖炖糕”等著名小食。周围数十里的村镇来这里贸易,东至东里、隆都(澄海,西至玉窖(揭阳、沙溪,南至昆江、鳌头,北至云步、枫溪,可见当时集市的鼎盛,也反映了龙湖经济繁荣的状况。
然而,抗战爆发后,龙湖的商贸活动日渐萧条,直至解放后,商贸活动才逐渐复苏。